top of page

什麼是 Vital Signs(生命體徵)?

Vital signs 是反映人體生理狀況是否穩定的關鍵指標,臨床上用來快速判斷一個人是否健康、有否急性惡化風險,亦是長期慢病管理與照護決策的重要依據。

Vital Signs 的 6 大核心指標(HR/RR/BP/體溫/SpO₂/HRV)

Vital Signs 是判斷人體健康狀況的關鍵指標,包括:

  • 心率 (HR):每分鐘心跳次數。

  • 呼吸率 (RR):每分鐘呼吸次數。

  • 血壓 (BP):血液流動時對血管壁的壓力。

  • 體溫:人體恆定溫度是否正常。

  • 血氧飽和度 (SpO₂):血液中攜氧能力。

  • 心率變異性 (HRV):反映自律神經對心臟調節的能力。

為什麼老人院與長者在家照護一定要追蹤 Vital Signs

  • 及早發現風險:心率或呼吸異常往往是疾病惡化前兆。

  • 預防夜間突發事件:呼吸暫停、夜間游走及長時間未回床等情況,可提前預警。

  • 提升護理質素:提供科學化數據,輔助醫生及家屬判斷護理方案。

非入侵式床墊監測怎麼量?(光纖微震動技術解析)

光纖傳感器安裝於床墊下方,透過感應身體微震動,分析心率、呼吸率、HRV、體動、在/離床狀態及呼吸暫停情況,無需長者配戴設備,日夜都能持續監測。

常見異常與風險情境(呼吸暫停、未回床、夜間游走)

  • 呼吸暫停:及時偵測呼吸中斷,爭取搶救時間。

  • 未回床通知:長者離床過久,系統即時發送警報,避免跌倒或其他意外。

  • 夜間游走預警:針對失智症長者,可防止半夜走失或進入危險區域。

香港院舍實務:多床位管理、即時預警、報告範例

  • 同時查看多床位生命體徵數據。

  • 顏色標示異常床位,一目了然。

  • 生成個人及整體健康趨勢報告,方便醫療判斷與向家屬回報。


常見的生命體徵包括(成人一般參考值,實際需按年齡/病史由醫護判讀):

VitalSigns.jpg

*僅供教育參考,不作診斷依據;長者與慢病患者的可接受範圍與判讀需由醫護專業決定。

延伸指標(照護場景常用)

  • 體動/在‑離床狀態:睡眠翻身頻率、離床時間是否異常延長(如「未回床」)。

  • 睡眠品質:入睡時間、深淺睡比例、覺醒次數。

  • 事件偵測:例如 睡眠呼吸暫停 次數、長時間不動、夜間游走趨勢。

為什麼 Vital Signs 對老人院與在家照護特別重要?

  1. 早期預警:心率、呼吸率或 SpO₂ 的細微變化,常是急性惡化前兆。

  2. 慢病管理:長期追蹤趨勢(如 HRV、夜間心率)有助優化用藥與復康。

  3. 夜間與日間在床安全:即時偵測 呼吸暫停、未回床、游走 等高風險情況。

  4. 客觀溝通:把主觀「看起來還好」變成客觀數據報告,提升家屬信任與醫療決策效率。

Vital Signs 的量測方式(非入侵式為趨勢)

  • 穿戴式:手錶/胸帶(PPG/ECG/加速度計)。

  • 床墊式/床下式:如光纖微震動(接近 BCG)、壓力感測,能在無接觸、非入侵情況下量得 HR/RR/HRV/體動/在‑離床、偵測呼吸暫停等。

  • 非接觸雷達:毫米波/UWB,偵測胸腔起伏。

我們的系統屬「床墊式非入侵監測」,優勢在零配戴負擔與可長時連續量測,特別適合長者與院舍多床位管理。

 

FAQ

Q1:Vital signs 是什麼?為什麼要長期監測?
A:Vital signs 是反映身體是否穩定的關鍵指標(如心率、呼吸率、血壓、體溫、血氧、HRV)。長期監測能早期發現惡化風險,特別是長者與慢病患者。

Q2:非入侵式床墊監測怎樣運作?準嗎?
A:把高敏感度感應器放在床墊下,量測身體微震動與呼吸起伏,推算 HR/RR/HRV、體動與在‑離床狀態。好處是無需穿戴、可 24/7 連續追蹤,適合長者使用。

 

Q3:可以偵測哪些風險?
A:呼吸暫停、心率異常、長時間未回床、夜間游走趨勢等,系統會即時通知護理人員或家屬。

Q4:日間也偵測嗎?
A:可以。長者日間午休或長時間臥床亦可持續監測,避免白天忽略異常。

Q5:數據能用來醫療判斷嗎?
A:系統提供趨勢與預警,可作護理與就醫參考;臨床診斷仍需由醫護專業判讀。

聯繫我們

感謝您提交以上資訊!

​©2023創維家居版權所有

本網站內容​只供參考, 個別實際情況請諮詢專業人士意見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