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港樂齡科技基金(I&T Fund)申請全攻略
1. 基金簡介與申請資格
「樂齡及康復創科應用基金」(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 Fund for Application in Elderly and Rehabilitation Care, I&T Fund)由香港社會福利署管理,於 2018 年設立首期撥款 10 億元,2024–25 年再注入額外 10 億元,並首次擴展支持 家居適用科技產品,協助長者在家安老與照護服務升級。
目前約 2,200 所符合資格的院舍與康復單位可以申請補助。截至 2024 年底,已有約 2,000 家機構獲批約 7.5 億港元補助,涉及採購或租借超過 21,000 件科技產品。
2. 補助類型與金額上限
- 
購置或租借創科產品 
機構可以選取「認可科技應用產品」清單中的設備,例如智能護理系統、穿戴式生命偵測器、互動認知訓練裝置或離床警報系統等。補助金額會根據服務單位的類別和床位數目設定上限。在第十一批起,合資格的申請者更可獲得額外 50% 的增額補助,讓院舍及復康機構有更大彈性引入合適的產品。
- 
試用新研發科技產品 
基金同時支持機構與科技研發公司合作,試用專為長者或殘疾人士設計的創新產品,並在使用過程中接受技術評估。這類試用項目的最高補助金額為 500 萬港元,適合希望測試新技術、為未來長遠服務鋪路的院舍或機構。
3. 認可產品類別(一覽)
I&T Fund 參考清單涵蓋多元產品,包括:
- 
生命監測設備:如穿戴/非入侵式感測器、離床警報系統、呼吸與運動偵測等 
- 
智能護理系統:如互動護理平台與智慧床邊系統 
- 
認知訓練工具:如互動遊戲投影裝置、認知康復程式等 
- 
智能防游走系統:例如實時位置追蹤與警示裝置 
這些產品必須符合三項功能標準 (康復/預防風險/減輕照護壓力),及兩項性質標準 (與創新科技相關、不屬於傳統家具設備範疇)。
4. 補助金使用範圍與管理靈活度
補助金可涵蓋科技產品的購置/租借費、安裝、員工培訓,以及最多 5 年的保用與維護費。行政支援費最高可達項目總支出的 15%。
第十一批申請中,已投入使用之床位可享有 50% 補助金額額外加成,提升靈活性。機構間亦可在同類服務單位內 調撥資助額。
常見申請失敗原因(機構必須避免的陷阱)
雖然基金每年都有數千萬港元批出,但並非所有申請都能獲批。以下是最常見的失敗主因:
- 
文件不齊全或格式錯誤 - 
缺少報價單、技術規格書或供應商支援證明。 
- 
申請表格填寫不完整,或未附電子版本。 
 
- 
- 
產品不在認可清單內 - 
選購的設備未列於「認可科技應用產品清單」,或功能不符基金標準(例如過於傳統的家具或醫療器械)。 
 
- 
- 
需求說明不足 - 
沒有清楚解釋產品如何改善院舍或長者的生活質素。 
- 
缺乏「背景、挑戰、解決方案、預期成效」等結構,令審核委員會無法判斷效益。 
 
- 
- 
成本效益不足 - 
產品價格明顯偏高,與市面同類產品差距過大。 
- 
投入資源與實際效益比例失衡,難以通過評審。 
 
- 
- 
申請單位資格不符 - 
部分機構並非社署資助或不在適用範圍內,因而被拒。 
- 
缺乏床位數目或服務類別的明確證明文件。 
 
- 
- 
技術支援或維護計劃不足 - 
沒有提供供應商的長期維護與培訓方案。 
- 
安裝與使用指導不明確,導致可行性存疑。 
 
- 
- 
過往紀錄不良 - 
曾獲資助卻未能提交成效報告或使用不當,會影響後續申請。 
 
- 
提升申請成功率的小貼士
- 
提前準備完整文件,至少 2 個月前開始收集報價與技術資料。 
- 
與供應商合作撰寫應用案例,突出「提升長者生活質素、減輕照護壓力」的具體成果。 
- 
善用 模擬案例與趨勢數據,幫助審核委員具體理解成效。 
- 
檢查是否有額外 50% 增額補助資格(如第十一批)。 
為什麼要考慮找顧問協助申請?
雖然基金提供明確的指引,但實際操作中,很多院舍或社福機構仍然會遇到 文件繁瑣、技術不熟悉、資源不足 等問題。這時候,由專業顧問協助申請,可以帶來以下好處:
- 
提高成功率 
 顧問熟悉 I&T Fund 的評審標準與常見失敗原因,能協助機構整理符合規格的文件,避免因格式錯誤或資料不齊而被拒。
- 
節省人手與時間 
 院舍人手已經緊張,前線同事難以抽空處理大量文書。顧問可以代為起草申請表、收集報價單與技術資料,讓院舍專注於日常運作。
- 
專業產品配對 
 顧問通常與多間供應商合作,能根據院舍需求推薦合適的認可產品(如非接觸式生命體徵監測器、智能防走失系統等),避免選錯不在清單內的產品。
- 
完整方案設計 
 不只幫忙填表,顧問會協助撰寫 「背景 → 挑戰 → 解決方案 → 預期成效」 的應用案例,讓基金審核委員一目了然。
- 
長期支援 
 很多顧問還會提供安裝指導、員工培訓、使用報告格式範本,甚至協助後續成效回報,讓院舍不只「申請到錢」,更能真正落地應用。



